金昌泥塑非遗传承人路和平:把人生揉进泥巴里
“你知道吗,我真正的‘师傅’是河北老家的泥巴。”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金昌泥塑非遗传承人路和平摩挲着手中的泥块,笑着说。这位自创金昌“路派泥塑”手艺人的人生,堪称现实版的“泥巴变形记”——他并非出身艺术世家,却用一双巧手捏出了无数栩栩如生的泥塑作品;他没有接受过专业美术教育,却开创了独具特色的“路派泥塑”风格。这就是路和平,一位将河北农村的童年记忆转化为艺术创作的泥塑大师。

△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金昌泥塑非遗传承人路和平
2000年,路和平在金昌市经营着一家普通超市。闲暇时,他重拾儿时玩泥巴的手艺,捏了几个泥人放在货架上。“老路,你有这手艺还开什么超市?”顾客的这句玩笑话,成了改变他人生轨迹的“金钥匙”。2014年,他正式创立“路派泥塑”。在他的工作室里,泥塑工具简单得令人惊讶——“捏、摁、压、捣、顶、戳、扎”,七个动作便是全部秘诀。
路和平的泥塑不仅是指尖的技艺传承,更承载着他对故乡的眷恋与对文化延续的渴望。
“摔,摔,摔胶泥……”每当教室里响起这首河北童谣,路和平的内心就不由得被触动。从河北到甘肃,1600公里的距离,他用泥巴架起了一座时光之桥。“听到金昌孩子唱我儿时的童谣,就像看到童年的自己在异乡重生。这何尝不是一种传承?”2018年,受“全民阅读”活动启发,路和平注册了“全民泥课”商标,将泥塑带入学校、社区。
课堂上,只见他的手指在泥团间灵活舞动,转眼就捏出一个愁眉苦脸的上班族形象。“现代人的压力啊,都写在这张脸上了。”他幽默地展示着作品,“不过没关系,捏着捏着,烦恼就都捏没啦!”教室里顿时响起一片笑声。

△路和平正在教孩子们捏泥塑
有家长开玩笑说:“自从上了路老师的课,孩子连手机都不玩了!”路和平则一本正经地科普:“这种泥里有很多有益的微量元素,我们现在玩泥的时候,这些有益的微量元素,会透过皮肤主动被我们身体所吸收,同时还能锻炼大家的动手能力。”
如今,路和平最大的心愿就是在金昌开更多的泥塑馆,让所有感兴趣的人都来看、来学、来交流。“我想让这项艺术能够走出金昌、走出甘肃,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让它被更多的人知晓。”说起这个梦想,他的眼神格外坚定。
在播撒泥塑文化种子的同时,路和平对泥塑艺术的创作理念也在不断沉淀与升华。从写实派到“留白派”,路和平的创作哲学很“佛系”:“以前创作的时候眉毛、眼睛、鼻子,甚至眼线都想捏出来。但是后来发现那种创作方法,会限制思维,留白却可以给人想象的空间。”他捏的泥人往往只有轮廓,却莫名生动。
“我想给年轻人‘趟’条路,让他们沿着我的脚步走向全国。”如今,“路派泥塑”已走在河西走廊前列,但路和平仍在努力:“我们需要更多年轻人加入,一起把泥塑玩出新花样。”这位非遗传承人最大的心愿,就是让更多人感受泥巴的魅力,让这门古老艺术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生。
记者:常远 肖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