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部分42项任务!山东出台全国首个省级科技助残专项文件
科技是改变残疾人生活、助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第35个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5月13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我省推进助残领域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助力残疾人事业发展情况。
科技助残以残疾人需求为牵引,通过推动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能够帮助残疾人克服身体障碍,改善身体功能,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2024年12月31日,中国残联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科技助残的指导意见》,从“政产学研用”等方面对推进科技助残工作作出部署。省残联、省科技厅等11部门,经沟通协商制定《关于印发〈关于推进科技助残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已印发实施。
发布会上,省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邹斌芳介绍,若干措施是国家部署科技助残工作以来,全国范围内出台的首个省级科技助残专项文件。紧密结合山东实际,注重与国家部署递进承接,若干措施共分五部分,有15条具体举措,42项任务,主要有三个特点。
一是精准定位,突出应用导向。根据人口基数大(残疾人总量居全国前列)、助残服务需求旺盛、工业规模大、制造业基础雄厚等省情现状,聚焦特色优势,以残疾人、失能老年人等重大应用需求为牵引,加快推动助残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抢占发展先机。
二是提档升级,破解瓶颈制约。深刻剖析全省助残领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的短板弱项,突出科技型企业和高水平研究型高校、科研院所创新主体地位,将深化助残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理念贯穿始终,力争实现新的突破。
三是系统布局,全程规划实施。以国家政策为指引,建立需求牵引、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场景应用的全链条协同机制,打造闭环式科技助残工作体系。通过贯通创新要素配置,大力培育助残领域新质生产力,实现科技与残疾人工作融合,为提升残疾人福祉注入新动能。
“全省残联系统将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加大推进科技助残工作力度,重点从五个方面发力。”邹斌芳说,一是做好助残科技需求征集,建立助残科技需求征集工作重点联系点,搭建助残科技需求智能征集平台,建设助残科技攻关需求项目库。二是推动助残科技研发创新,布局建设助残领域实验室、研究基地、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积极推动助残科技创新主体培育,组建科技助残产业联盟,加强助残领域技术标准、服务规范建设,实施重点助残科技专项攻关,组织开展科技助残创新创意大赛。三是加速助残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助残科技成果信息收集与发布,积极为助残科技成果提供挂牌、路演对接等服务,建设康复辅助器具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指导基础较好地区建设科技助残示范产业园区。四是促进助残科技应用推广,完善助残科技成果应用推广机制,推动助残科技产品入驻网上商城“助残馆”,推出线下体验场馆,推动效果显著、安全性好、普惠性强、残疾人认可的创新型产品和技术纳入政府购买助残服务各类补贴目录。五是构建科技助残工作机制,省政府残工委办公室每年研究制定一批科技助残事项清单,统筹组织协调科技助残工作,完善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和政策协同支持机制,加大资金支持和人才支持力度。
(大众新闻记者 刘一颖 实习生 杨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