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样子|七旬老人再“上岗” 争当“民听观察员”
央广网宁波7月23日消息(记者 张雯雯)8本记事本里记满了家长里短的民生事,手机通讯录中存着300多位居民的联系方式……在宁波市江北区文教街道育才社区,有位74岁的居民退休后再“上岗”,主动投身社区工作,当起了倾听民意的“民听观察员”。让我们一同走近方惠英,听听她的暖心故事。

方惠英慰问老人(央广网发 刘雨供图)
独居老人的“贴心棉袄”
2023年,育才社区创新建立民听自治服务站,组建了一支“民听观察员”队伍,广泛吸纳网格员、居民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多方力量参与其中,方惠英便是这支队伍中的重要一员。
社区里的双东路小区和锦江年华小区,都是有着20年以上房龄的老小区,独居老人占比近三成,如何让老人们住得安心、过得舒心,成了社区治理中的一大难题。
2023年底,锦江年华小区来了位因拆迁而独居的王大爷,性格孤僻不爱出门。方惠英每周三次上门,帮老人打扫卫生、换煤气罐,端午节送去自家包的蜜枣粽,重阳节带他去社区理发。一次寒潮来袭,她发现老人的窗户漏风,立刻回家取来密封条,踩着凳子帮老人封好窗户。如今,王大爷见了她就拉着她说家常,感慨“她比亲人还贴心”。

方惠英(右)帮老人配药(央广网发 吴云彬供图)
去年暴雨天,87岁的陈奶奶要去医院配降压药,方惠英冒雨骑车到3公里外的药店,回来时浑身湿透,却先把药揣进怀里生怕淋湿。“惠英,下雨天帮我买菜,高温天帮我缴水电费,有她在,我们老人心里踏实。”陈奶奶的话,道出了不少独居老人的共同心声。
方惠英的记事本上,密密麻麻记着12位独居老人的作息、用药和饮食禁忌——78岁的王大爷有高血压,每周二、四要提醒吃降压药;83岁的陈奶奶膝盖不好,阴雨天得提前送去暖宝宝;91岁的周爷爷听力差,敲门得连敲三下再喊“周叔,我是惠英”……
“这些老人就像自家长辈,得常去看看才放心。”方惠英如是说。
社区安全的“守护者”
在方惠英看来,社区工作需做“多面手”,既要顾好“小家”的暖,更要守牢“大家”的安。“老人的事要细,社区的安全要实,哪一样都不能含糊。”这是她常挂嘴边的话。
去年夏天,双东路小区4幢的两户居民因飞线充电争执不休。“你家飞线充电都飘到我家阳台了,太危险了!”“车棚没电我不飞线怎么充电?”正在巡查的方惠英立刻上前,没有急着评判对错,而是先拉着两户居民看了网上因飞线充电引发火灾的新闻。

方惠英(左二)正在楼道巡查反馈问题(央广网发 刘雨供图)
“师傅,您看这飞线确实危险,万一漏电后果不堪设想。要不咱们想想办法,给车棚接个临时电源?”随后,她带着物业师傅现场勘查线路,又跑去街道申请临时用电补贴,协调辖区电工免费布线。三天后,车棚通了电,还加装了6个智能充电插座,充完电自动断电。
为了让安全意识扎根社区,她还拉着楼道小组长组建“安全小分队”:每月一次“楼道清障日”,她带着志愿者挨家挨户劝说清理杂物;汛期来临前,提前踩点安排低洼沙袋,给独居老人的门窗贴好防风胶带;就连居民楼的灭火器,她都按楼栋编号,记着下次年检的时间。“上次台风天,惠英晚上还在小区转,看谁家的花盆没搬进屋。”社区居民刘奶奶说,“有她在,我们心里很踏实。”

方惠英(中间)在施工现场查看(央广网发 吴云彬供图)
垃圾分类的“引路人”
社区文明建设,方惠英同样倾注心力。面对推行垃圾分类初期时不少居民觉得麻烦不愿配合,她给自己加了份担子——要让分类这件事,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
“张阿姨,您看这小龙虾壳属于厨余垃圾,但汤汤水水得先倒干净才行;像奶茶杯呀,杯盖是可回收物,杯身记得洗干净再扔……”每天清晨7点,双东路小区的垃圾桶旁总会准时出现方惠英的身影。
她手里捧着一本自制的“分类手册”,册子里没有生硬的条文规定,而是画满了常见垃圾的“分解示意图”:鱼骨头旁画个小骨头图标注“厨余”,旧报纸画成叠好的模样标注“可回收”……

方惠英(左)督导垃圾分类(央广网发 刘雨供图)
“老年人眼神不好,光说不行,得看图才清楚。”为了让讲解更直观,她跑了5家打印店把手册做成彩色版,图文并茂的内容让人一看就懂;遇到不识字的老人,她就蹲在垃圾桶边,拿起实际垃圾当“教具”,手把手教大家分辨分类。
线上的她同样忙碌。在组建的“垃圾分类交流群”里,她随时回应200多位居民的提问。深夜11点有人咨询化妆品瓶分类,她立刻查资料回复:“玻璃瓶身洗净可回收,带残留的泵头属其他垃圾。”去年夏天,一户居民正是参照她发的回收指南,联系专业机构上门收走旧灯管,避免了污染。
如今,育才社区垃圾分类准确率从不足40%跃升至92%,垃圾桶旁的争执少了,主动请教的居民多了,文明新风在社区悄然弥漫。
两年间,作为“民听观察员”,方惠英的脚步走遍了社区每个角落,她忙碌的身影平凡却温暖,早已成为社区里一道动人的风景。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