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让“含绿量”转化为含金量

2025-07-24 06:29:00

当前,我国绿色消费发展迅速,消费方式持续优化,重点消费领域成效显著,为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重要支撑。这种消费模式正从一种生活理念转变为实实在在的市场行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受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今年一季度,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12.4万亿元,同比增长4.6%。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318.2万辆和307.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0.4%和47.1%。京东数据显示,今年4月1日至4月20日,家用电器(一级能耗)搜索量和销售量同比分别增长40%和70%。随着绿色消费政策持续推进,新能源汽车、绿色家电、绿色家装等绿色节能产品逐渐成为更多人的消费选择。

随着收入水平和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我国居民消费理念更加成熟理性,消费者从追求“性价比”到注重“绿价比”,从关注眼前到着眼长远。近年来,我国多项绿色消费政策先后发布:2022年印发的《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强调,必须在消费各领域全周期全链条全体系深度融入绿色理念,全面促进消费绿色低碳转型升级;今年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加大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力度;推动汽车、家电、家装等大宗耐用消费品绿色化、智能化升级。这些政策为绿色消费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指引。

尽管成效显著,但仍面临相关政策有待完善、绿色产品市场尚不成熟、绿色消费观念不够深入人心等问题,对此,需要多措并举,构建绿色消费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让“含绿量”转化为“含金量”。

强化政策支持。加强中央与地方政策衔接,实现地区之间绿色消费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的均衡发展与整体推进。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扩大绿色产品补贴范围,对绿色技术研发企业给予税收减免,支持中小企业绿色转型。积极推动绿色消费信贷、保险等金融产品创新,如低息贷款、绿色消费保险等,充分减轻消费者购买绿色产品的资金压力,提升消费者购买绿色产品能力。健全绿色消费制度框架,制定和完善绿色消费法律法规,将绿色消费纳入法治化轨道。建立健全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完善绿色产品和服务标准,实施认证结果跨部门互认。积极参与国际绿色标准制定,推动我国绿色产品认证与国际接轨,提升“中国绿色产品”等认证的国际影响力。

优化市场环境。加强绿色消费市场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企业“漂绿”行为,依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利用区块链技术建设全国性绿色产品溯源平台,实现绿色产品生产、流通、消费、回收全链条数据上链,开发“绿查通”监管小程序,提供绿色产品即时验真服务。强化绿色产品供给能力,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升级,支持企业开展绿色设计、清洁生产,提升产品含绿量。完善重点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实现核心技术的协同攻关与共同使用,培育一批绿色消费领军企业。

积极培育绿色消费文化。将绿色消费理念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通过设立校园环保实践基地、开展社区绿色消费大讲堂、完善机关单位绿色采购制度等途径,形成基础教育渗透、社会教育强化、公职人员示范的全链条绿色消费教育体系。发挥媒体和社交平台的传播优势,利用互联网平台等宣传渠道,通过开设绿色消费专题栏目、制作公益广告系列短片等形式,向公众普及绿色消费理念,提高公众对绿色、环保认证标识的认知度。(作者:吴云志 童东亮 来源:经济日报)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美格网 赣ICP备202200843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