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丢人!上海自然博物馆内,“熊孩子”翻越禁区摸标本,垃圾遍地乱扔……
市民陆先生爆料称
8月9日下午,其在微信群中看到
一段10秒左右的视频
引发网友关注
这段视频拍摄于
上海自然博物馆的热门项目
“非洲大草原”多媒体展区
有近10位孩子擅自翻越围栏
进入标本展示区嬉戏玩耍

有的家长鼓励孩子
将较小的狮子标本
抱在手上拍照
甚至还有一个小男孩
直接骑上了一头成年狮子标本

随后,记者联系到了
该视频的发布者及其朋友

据对方介绍,她们是两位初中生,这段视频拍摄于8月9日下午3点左右,当时上海自然博物馆B2层的“非洲大草原”多媒体秀展区人流很大。她俩到达时,已有8、9个孩子翻越围栏,进入展区内嬉闹攀爬。由于觉得该行为实在不妥,便发到网上希望引发关注。

为核实情况,8月10日中午12点,记者来到上海自然博物馆,正值暑期观览高峰,中午馆内人数已达4350人,各个展馆内人山人海。

在B2层“非洲大草原”多媒体秀的出口处,记者找到了视频的拍摄位置。为让互动体验更真实,该场馆为半开放式布展,所有标本都未配有保护罩,仅在外围设置了到成年人腰部的木质栏杆。

不过
对于身高1米左右的小朋友来说
想要翻越栏杆
还得有家长的助力

事发的狮子展台贴满了“请勿触摸攀爬”的提示语,数量为26张,为该展馆之最。

即便如此
现场依旧有家长鼓励孩子
与标本“亲密接触”
引得标本不断摇晃

上海自然博物馆志愿者表示,由于动物标本经过特殊处理,馆方也从安全角度劝说家长保持距离,但仍收效甚微,有时还会遭到游客投诉。
上海自然博物馆志愿者:“还不能凶,不然马上被投诉。提醒儿童触摸不利于健康后,他们家长就说‘你怎么不早讲’。我和他们讲过的,他们说‘我怎么知道,我们又不知道的,我们还以为没事的’。”

馆方呼吁:勿跨越围栏、勿触碰标本
目前馆方已在官网的参观须知中显著标注,提示游客爱护公共设施,避免与标本、模型的亲密接触。展区各处和重点展品周围也张贴有相关标识,提示文明参观。
不仅如此,另一博主
在社交平台发文反映
其在几日前参观上海自然博物馆时
看到一些食品的外包装
或喝空了的饮料瓶
被随意丢弃在了标本展池周围
一些糖皮、纸屑
甚至掉落至展池内
出现在了标本附近
“成堆的垃圾,像是刚野餐完了一样。”博主说。这些出现在自然博物馆展区内的垃圾,十分影响她的观展心情。

这位博主分享的内容,让许多熟悉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市民感到意外。
“我小时候去,从来没有这样的情况啊。”一位年轻的姑娘说,“自然博物馆一直是我很喜欢的地方。”

8月5日上午,记者排队购票进入上海自然博物馆,对于馆内垃圾的由来,进行了实地观察。
记者看到,开馆之初,馆内的环境十分干净整洁,半点看不到前文博主图片中所呈现的场景。
随着小朋友们的体力被消耗,有家长从携带的大包小包中拿出补给的食物递给孩子。不久后,一些糖纸、塑料袋等小件垃圾,开始出现在了观展人流的脚下。

这些小件垃圾,或许只是学龄前儿童拿不住食物时不经意间掉落的碎屑,或者家长在翻包过程中,不慎掉落的杂物。在这种大人流量下,个人随手掉落的杂物,累积在一起,也成了不小的数量,让原本整洁的环境,渐渐不堪重负。

对于大多数参观者来说,抢到自然博物馆的门票并不容易,为了多待几个小时,许多游客,都随身携带了午餐。
中午11点左右,游客们会三五成群的在馆中的空地上席地而坐,从包中掏出水果、馒头、面包、饼干等各类食物。虽然大多数游客,在吃午饭后都会将产生的垃圾收好,但难免会有一两组家庭忘记收拾,这或许就是前文博主所看到的,成堆的垃圾的由来。

馆方呼吁:请将垃圾投入分类垃圾桶中
上海自然博物馆内分布着充足的分类垃圾桶,供游客处置垃圾。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面对因游客增加而带来的清洁压力,馆方已加大了对展区清扫的力度和频次。但是,整洁的环境,需要所有人共同的努力。
因此,馆方呼吁:为保护馆内展品,营造安全、整洁、舒适的参观环境,请勿携带食品、饮料进入展区和影院;请将产生的垃圾自觉投入分类垃圾桶或带离场馆。
来源:新闻坊、新闻晨报、上观新闻及网络 B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