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民声调查|6部电梯停5部 住户爬楼“路漫漫”

2025-08-11 10:27:00

近日有越秀区的居民反映,其所在小区为商住一体的36层高楼,楼龄接近20年,该小区有6部电梯,但此前由于电梯频出故障,仅剩1部电梯能正常运行。记者现场看到,居民们在楼下排长队等电梯,一些低楼层住户甚至选择走楼梯回家。

无独有偶,家住海珠区某小区的住户最近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该小区建于2003年,不少楼栋的电梯都已服役超过20年,日常故障频出,有的电梯仅去年就因故障维修了七八次,为此,居民们不得不“借道”隔壁单元的电梯上楼……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那对于这些老旧电梯,是应该继续维修还是申请更换?其中又有什么难处?记者进行了调查。

案例1:

维修资金有缺口 6部电梯一度仅剩1部运行

家住越秀区某小区10楼的张先生反映,这栋大厦为商住一体楼,其中1~9楼为商业,10楼~36楼为公寓住宅,共600多户。张先生表示,今年7月底和8月初,该大厦不时只有1部电梯运行。7月28日和8月4日记者两次走访发现,该大厦6部电梯当时确实仅有1部在正常运行,其余几部电梯的按键面板灯并未亮起,电梯口设有围蔽。

记者走访时,6部电梯仅1部运行

记者走访时并非上下班高峰期,但排队等电梯的住户已经排到了大厦外面。据现场住户反映,遇到高峰期,队伍能排到大厦外的人行道上,足足几十米长。一位住户还打开手机视频向记者展示了高峰期排长龙的情况。

排队的住户

张先生表示,由于这部唯一运行的电梯等待时间实在过长,他日常出行只能选择走楼梯,“等电梯的时间比爬楼还久,高峰期根本挤不上去。”记者也跟着走进楼梯,发现不少低楼层住户都选择走楼梯回家,因为这样“上下楼时间更可控”。

仅一部电梯时,有住户走楼梯上下楼

8月7日,记者采访了该小区物业经理肖先生。肖先生称,截至8月5日下午,大楼6部电梯已恢复3部运行。为何此前会出现仅1部电梯运行的情况?他解释,这些电梯都已使用了10多年,老化比较严重。其中,4号电梯此前因主钢丝绳“散股”导致一度停运,而仍在运行的3号梯和5号梯每月需保养两次,因此才会出现有时仅1部电梯运行的情况。

仅1部电梯,非繁忙时段也需要排队

肖先生解释,前不久4号电梯众筹完成,目前已经修好恢复运行。但另一部停运的2号电梯预计还需要两个月才会修好投入运行。为何需要这么久?肖先生回应,2号电梯经检测机构认定,因轿顶反绳轮、钢丝绳、补偿链、曳引轮都需要维修、更换、改造,导致该电梯一直处于停运状态。早前物业已为申报“紧急专项维修基金划拨”对该电梯进行维修,经区房管部门严格审核,维修项目总金额为56555元,但因部分业主个人账户可用维修基金不足,实批维修基金可支付金额 44516.4元,缺口资金12038.6元需众筹补缴。

肖经理介绍,2号梯的缺口资金近期才众筹完成,正在报批维修中。而1号梯也存在类似问题,但审核部门还未批复可支付金额,因此具体维修时间未知;此外,6号梯2025年度年审不通过,按有关要求实施停梯。鉴于6号梯早前因某房屋漏水导致泡梯故障,经咨询有关律所意见,需维修后以维修凭证通过司法诉讼进行追讨。所以6号梯的维修时间也无法预计。

案例2:

电梯频频“罢工” 两栋楼住户出入共用一梯

早在今年1月,家住海珠区某小区二号楼的曾先生就因所在楼栋的电梯“罢工”,陷入上楼难的困境。

某小区电梯故障频发

曾先生介绍,该小区建于2003年,不少楼栋的电梯都已服役超过20年,尽管物业时常会对电梯进行保养维修,但这些老旧电梯还是故障频出。如曾先生所在的二号楼电梯,去年就因出现故障先后维修了七八次,为此,居民们不得不时常“借道”隔壁一号楼的旧电梯先上楼,再从两栋楼之间的连廊或天台走回家。

早前经记者协调推进,该小区一号楼顺利完成了老旧电梯更换。但近期,记者又从曾先生处了解到,一号楼修建好电梯已超过3个月,却仍未验收启用,这导致一号楼不少住户反过来“借道”二号楼的旧电梯回家。由于该小区每栋楼仅有一部电梯,每栋楼有住户两百多人,两栋楼这样长期“共用”一部电梯,不仅容易造成排队等候的不便,也会加剧老旧电梯的使用负担,进一步提升故障发生率。

痛点:修还是换?

部分业主意愿低 楼栋陷入“筹资难”

既然老旧电梯频发故障,是否想过直接更换新电梯?曾先生介绍,今年初广东省发布住宅老旧电梯更新改造定额补助新规后,小区住户们申请更换电梯的热情有所提升,但当时除了一号楼住户完成集资外,该小区其他楼栋的电梯更换事宜均因资金或招标问题难以落实,目前这些楼栋的住户仍在努力筹资。“后续也要看补助申请情况。如果能申请到,电梯更换进度就会加快;如果申请不到,电梯更换时间就得再议,出了故障也只能接着维修。”曾先生表示。

而今年6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质量安全专项规定,对纳入补助的住宅老旧电梯更新工作提出更加具体和严格的技术要求,因此要想成功申请补助,很多新电梯的建设方案也需要相应作出调整。

但对于案例1中的商住一体化大楼,眼下就连筹够维修资金都有难度,更不用说费用更高的更换新电梯了。肖先生表示,该大厦许多业主买了房子后直接用于商业或出租,导致大厦电梯比一般住宅电梯使用频率更高,老化也更严重。

那为何会出现“筹资难”?肖先生解释,由于部分业主并不住在这里,有的甚至不在本地居住,维修电梯的意愿并不那么迫切,但大厦电梯无论是申请使用维修基金进行大修或更换,都需要提交申请流程,让业主共同签名确认才能通过。他介绍,早年该大楼电梯需申报专项维修基金进行大修时,由物业协助业主们签名,花了三年多,业主签名确认率仍不足50%。肖先生坦言,如果不使用专项维修基金,采用众筹集资的方式可能会更快。

专家:

多方协同破解电梯“老龄化”

既然电梯“老龄化”问题不可避免,对于那些有意愿、有必要进行电梯更换的小区居民,应当如何解决资金筹措难题?

华南城市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姚育宾认为,一方面,要统一居民意见,可让业委会等居民自治组织牵头,让居民意愿成为换梯工作的主导;另一方面,可通过多方共担、市场经营等各种机制协同解决。“如引入电梯厂商,通过以租代购或采用分期、月租等形式解决换梯成本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聂竹青也认为,“老龄化”电梯的处理与更换费用可由业主、使用方、政府帮扶、社会融资等多方来筹措资金。“电梯更新的受益方是业主和使用者,因此,首先可由业主和使用者来筹措一部分资金;其次是做好政策引导,比如可以提前设立针对‘老龄化’电梯的专项基金,以便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最后,引入社会力量,也可以从中筹措一部分资金。”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程依伦、周伟良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周伟良、程依伦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周伟良、程依伦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蔡凌跃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美格网 赣ICP备202200843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