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政策组合拳出击,新结构性工具与政策性金融工具双管齐下稳增长

2025-04-26 16:45:00

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打出重磅政策“组合拳”。

会议明确提出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并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等。

综合市场分析来看,一系列举措将有效激发市场活力,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在精准调节市场流动性、助力重点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今年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在做好适时降准降息准备的同时,还将继续创设结构性工具加大对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

新设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会议强调,要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货币政策延续“适度宽松”基调,并明确提出“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加力支持实体经济”。

在结构性工具层面,会议要求“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领域聚焦“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

“本次会议对货币政策的表述,凸显出结构性工具或有创新增量。”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指出。

具体来看,会议明确提到要求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回顾2022年4月,央行曾设立普惠养老再贷款的阶段性政策工具。明明认为,此次消费端结构性支持工具预计将很快落地。两项再贷款工具将精准发力,更多地关注对消费、养老等领域的支持,旨在激发相关领域的市场活力,满足民众在消费和养老方面的需求。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首席金融研究员王运金指出,该项新工具与此前已设立的400亿元额度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的投向领域有所不同,前者可能会侧重投向对扩大内需有较大贡献的餐饮、文旅、教育、批发零售、仓储物流等领域,向服务业企业提供贷款支持,市场化程度相对更高;后者则主要投向公益型、普惠型养老机构,带有一定的社会保障属性。

王运金也表示,今年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在做好适时降准降息准备的同时,将继续创设结构性工具加大对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除了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还可能会创设促消费再贷款、稳外贸再贷款等工具。

“这些工具不仅在类型上有所创新,在额度和利率方面也有望调整。再贷款额度将得到提升,利率可能适度下调,从而加大专项支持力度。”王运金说。

例如,在消费领域,通过再贷款结构性工具,鼓励银行加大对消费贷的投放,形成“能者多劳,多劳多得”的正向循环,避免以往总量放水时银行资金空转、未有效流入实体经济的情况。

今年以来,“择机降准降息”在货币政策的表述中频繁出现。由此,如何“择机”,成为市场关心的重要话题。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综合当前外部经贸环境变化、房地产市场及物价走势,二季度“适时降准降息”的时机已经成熟。另有市场观点指出。在当前货币政策的优先级中,各种结构性工具处于重要位置,相较于传统的总量政策工具,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能够针对特定目标,实现精准滴灌,效果更好,具有调整灵活、后遗症少等优势。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强化重点领域支撑


当前,外贸企业在短期内受到一定冲击。会议同时提出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王青认为,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意味着由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出面,设立定向支持外贸企业的金融工具。政策旨在强化对这些企业的金融支持,落实会议中“要多措并举帮扶困难企业,加强融资支持”的要求。

王运金进一步指出,央行将会向政策性银行提供较大规模的资金支持,或通过释放流动性支持政策性银行发行金融债券募集资金。政策性银行将按照市场化原则,可能会成立“稳外贸发展基金”“科技创新基金”等。

比如,在具体投向方面,国开行可能会倾向于支持芯片半导体、人工智能、新一代通信技术、生物科技等科技创新领域,助力我国在高端科技领域实现突破;进出口银行则倾向于支持受关税影响较大的外贸企业及其上游相关原材料制造企业,稳定外贸产业链供应链。

从政策目标来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的设立,是为了精准把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方向。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在经济发展的关键阶段,政策性金融工具能够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为市场主体提供稳定的资金预期,增强市场信心。

综合来看,会议提出的创设新的结构性工具和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是一套精心设计的政策组合拳。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侧重于精准调节市场流动性,激发重点领域的市场活力;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通过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力量,为科技创新和外贸等领域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王青判断,视实际情况需要,下半年宏观政策有可能打破常规,在稳增长方向显著加力,这包括进一步实施有力度的货币、财政政策,包括增加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新增专项债额度等,这些方面都有充足的政策空间。

值班编辑:七三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美格网 赣ICP备202200843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