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做一天黄浦学生”,“志在万里”职业探索之旅续写沪滇、沪渝山海教育情

2025-07-17 11:07:00

近日,2025“志在万里”青少年公益职业体验营在上海正式开营。来自云南、重庆、山西三省七校86名准初三学生与14名青年骨干教师齐聚申城,开启为期9天的沉浸式职业体验探索之旅。今年的活动首次实现“沪-滇-渝-晋”四地联动,旨在让中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地区和革命老区的青少年体验前沿科技、对话行业精英、感悟大学精神,在心中播撒梦想的种子。

黄浦区教育系统“师说”理论宣讲团组织师生走进上海市卢湾高级中学、上海市第八中学、中华职业学校,体验一天黄浦学生的生活。

2025“志在万里”青少年公益职业体验营合影

“志在万里”再出发:跨越山海的双向奔赴

“志在万里”青少年公益职业体验营聚焦红色寻访、科技燃梦、职业启蒙、创新体验四大主题,打造“行走的职业体验课”。继2024年成功举办首届活动后,今年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和中西部协作号召,规模扩展至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盐津县,重庆万州区及山西静乐县、武乡县、高平县的七所中学,营员中包括来自拉祜族、哈尼族、布依族、彝族、傣族、土家族、佤族等7个少数民族的13位师生,这场相遇既是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传承沃土,更是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课堂。

“静乐县很偏远,孩子出去的机会少。这次来上海,他们能近距离接触前沿的科技,开阔眼界,未来就更有机会走向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第三中学校组织委员、班主任王文中说道。去年,忻州市静乐县第三中学校的师生受邀参加了首届体验营。王文中说,许多孩子在回去之后会兴奋地向当地的孩子描述上海的见闻。他们说得最多的就是“要努力学习,将来考上大学,考去上海。”

深入体验“做一天黄浦学生”

为了让重庆市万州上海中学、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第三中学和长治市武乡县监漳镇中学的同学们有更好的体验,上海市卢湾高级中学准备了多门重量级特色课程。在这里,同学们第一次接触了AI钢琴,第一次与“上春晚”机器狗握手,体验紧张刺激的机甲对抗赛,探索智能图书馆的便捷,亲身感受“非遗”手工的独特韵味,走进“金融数学”的智慧迷宫探寻经济密钥。“第一次”接触的背后,是卢湾高级中学“科学教育树人,人文精神立魂”的办学理念,校长何莉说,“我们会第一时间把前沿科技带回学校让学生们进行体验学习,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并派专业的老师进行指导,做一些前沿的科技课题,大家可以一起参加比赛,有所收获。”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黄浦区合作交流办的牵线协调下,上海市卢湾高级中学与重庆市万州上海中学已缔结16年友谊,栉风沐雨,携手同行。这次体验活动,又进一步打开了结对共建的新思路。

学生在上海市第八中学体验特色课程

在拥有164年悠久历史的上海市第八中学,“师说”宣讲团戚黎豪老师带领重庆市万州新田中学和山西省高平市石末初级中学的同学们在校史馆中探寻往昔。随后,大家在化学实验室亲手尝试“蓝晒实验”,揭开幕后奥秘;在体育活动中感受“击剑”的格斗魅力并接受“科学健身”的专业指导;更通过虚拟直升机、游轮驾驶以及VR互动,驰骋于科技创新的前沿。从理想信念熏陶、科学实验探索、体育专项锻炼到科技创新实践,学子们全方位、沉浸式地领略了上海市第八中学独具魅力的八门特色课程。

“原来课本之外的东西这么有趣,我在家乡从来没有上过这样有意思的课”,在有着107年历史的中华职业学校,来自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第一中学王瑞在体验了“数字虚拟人VR动画和动作捕捉”课程后收获满满,兴奋地讲着“希望能把这些VR体验带回家给小伙伴看看。”

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第一中学和昭通市盐津县第三中学的同学们在黄炎培校史馆触摸职教发展的时代脉搏,于“城市之心”的演变故事中读懂脚下土地的厚重历史。随后,孩子们体验了智能穿戴设备的交互,制作非遗旗袍盘口,并第一次喝上了自己亲手制作的咖啡,吃上了亲手制作的香蕉蛋糕。

学生在中华职业学校体验课程

副校长施晓燕作为中组部首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团队成员,曾在澜沧支教18个月,得知澜沧的孩子们要来,别提多高兴了,她一眼就认出“这个孩子是佤族的,那个孩子是拉祜族的”。同时,远在云南的黄浦区援滇干部、挂职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委常委、副县长禹旭晨,也时刻牵挂着同学们。

在沪滇29年,沪渝33年的支援协作中,交流合作、优质资源共享是沪滇、沪渝教育协作的重要方式。在组团式教育援滇出发之际,将云南、重庆的学生请进来,折射出的是黄浦区教育帮扶工作不断深化的内涵化与长效化探索。教育帮扶,早已超越了单向输入。它一方面“走进去”,倾力打造“带不走的队伍”,为当地提供全方位支持;另一方面“请出来”,精心培育“带得走的种子”,让孩子们在上海黄浦的沃土中,拓宽视野,点燃梦想。

双向奔赴:教育基因的重组与升华

帮扶不是单向给予,而是双向成长。当澜沧教师将上海教案巧妙“绣”进拉祜族纹样,当万州少年在校园耕读园里种下希望的柑橘苗,当卢湾高中的课堂引入三峡移民的真实案例——黄浦与澜沧、万州的教育协作,早已超越了资源的单向流动,升华为教育理念与实践的深度交融与基因重组。

上海市卢湾高级中学与重庆市万州上海中学互赠礼物

这短暂一天的黄浦学生,实则是一场浓缩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与区域共荣的微观实践:它以开放的姿态,为远方的少年推开“未来之窗”;而上海师生在这场山海对话中,亦重拾教育的初心:真正的优质资源,从不是孤芳自赏的盆景,而是甘愿成为托举万千星辰的广袤夜空。这种体验营的模式,悄然构建起“体验-立志-成才-回归”的育人闭环,培育“有理想、有视野、有能力、扎得下根”的未来栋梁。

种下一颗种子,释放无限潜能。通过参访顶尖院校、互感朋辈日常、体验前沿科技、触摸大国重器、对话行业精英,学生们突破对未来的想象边界,拓展了对职业的认知,更在心中种下梦想的种子,怀爱国之心、立报国之志、增强国之能。

据悉,本次活动由上海直品公益基金会联合共青团上海交通大学委员会、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局共同主办,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共青团上海交通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委员会、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基金会、上海市黄浦区教育系统“师说”理论宣讲团等单位协办,得到了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上海市援滇干部联络组、上海市援万州干部联络小组等指导和支持。更有沪上地标展馆、百年名校、高科技企业等30余家公益伙伴、77名高校和中学生志愿者的热情参与,共同构筑起这场跨越山海的梦想接力。

原标题:《“做一天黄浦学生”,“志在万里”职业探索之旅续写沪滇、沪渝山海教育情》

栏目主编:徐瑞哲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龚洁芸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美格网 赣ICP备202200843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