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大学生闭眼入!真我GT7深度体验:续航无敌、拍照够用、系统流畅

2025-04-23 18:28:00

真我GT7系列的标准版——GT7就来了。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时间来到了2025年,市场对中端机有了更多的要求,迫使厂商做出更多“全系标配”的决定,旗舰芯片、超大容量电池,有限成本内拉满的周边配置以及还能用的影像,是当今中端性能机型必须要配备的。很显然,它们的受众群体对参数更敏感,购机预算也相对有限。

打着越级旗号的真我,选择在这个时候拿出真我GT7,一方面上半年行业聚焦在高端旗舰的竞争,另一方面,厂商也需要照顾到1500-2500元价位段的产品布局,毕竟买中端产品的才是大多数。

GT7首发价格为2599元起,国补后为2210元起,这个价位段竞争之激烈不用小雷多说,看的就是哪款配置堆得更满。

这台真我GT7,小雷已经到手用了几天,处处都标榜着“越级”,真我GT7又会是年轻人或大学生的首选吗?接下来和小雷一起看吧。

黑科技后盖好摸,窄边框好看

真我GT7的外观设计很好地和此前发布的GT7 Pro/GT7 Pro竞速版形成家族式呼应,摄像头Deco保留了两层式的渐进式凸起方案。

小雷拿到的是GT7的白色版本,官方名字叫做“石墨烯·雪”,没有蓝色版本的撞色电源键和黑色版本的Deco撞色勾勒。尽管这样,纯白色在小雷心目中依旧是简单耐看的代表。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中框做了类似金属拉丝的纹理,看起来和金属有些像,但能从无断点的设计看出,这并不是金属中框,充电接口也没有做注塑处理,大概是出于成本控制考虑吧。

另外再提一嘴,8.25mm是真我GT7机身的一个关键参数,握持感受还不错,不会因为配置优先妥协太多,200克出头的重量中规中矩。

但其实,真我GT7的一大杀手锏来自后盖。

首先要知道的是,由于石墨烯本身缺少机械强度,无法直接加工成手机后盖,所以真我GT7这块“科技小冰皮”,本质是由石墨烯材料和玻纤两种材质的结合。

石墨烯材质在手机内部的应用更为常见,通常作为石墨烯散热膜出现。石墨烯的理论热导率远超铜、铝等传统散热材料,可以在平面内以极高的效率传导热量,避免电子产品的发热局限在一个地方,尤其是集成度很高的智能手机等。

而GT7上的“科技小冰皮”后盖相当于给手机再加一层石墨烯散热层,更好地发挥了石墨烯高辐射率(即热量以辐射的形式散发到环境中)的优势,进一步提高手机的散热性能。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另外,它的触感与颗粒度较大的粗磨砂玻璃后盖类似,但又不会特别像,这让不喜欢粗磨砂的小雷更容易接受,日常不会想着用手机壳隔绝这种触感。

因为轻薄,玻纤成为手机后盖材质的主流,但也引起了一些争议,比如导热性能和质感均不如玻璃。不过,能够在这个价位段的手机当中见证手机厂商在玻纤后盖上的材料创新,小雷只能说建议加大力度。

正面是一块6.8英寸的窄黑边OLED显示屏,没有屏幕支架凸起,没有扑面而来的廉价感比较难得。显示屏是常见的1.5K分辨率,为京东方旗舰Q10显示基材,最高支持144HZ刷新率和4608Hz的高频PWM调光方案。

同时它还支持额外的亮度激发,激活之后可以在户外大阳光底下获得更好的可读性。

根据官方数据,GT7的最窄黑边仅为1.3mm,比苹果的iPhone 16 Pro Max更窄。的确,能在中端机上实现如此窄黑边的效果已经相当极致,底边宽度会稍大一点,也只能说是瑕不掩瑜。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毕竟,超窄边框带来的边际效应也会很明显,显示屏才是内容载体,也是我们平时聚焦最多的地方,黑边对机身质感的影响较大,但在小雷看来,GT7在符合价位表现之上,做到了足够的“越级”。

GT7 Pro竞速版所没有的3D超声波指纹,GT7也加了回来,解锁速度很快,对湿手、汗手也有更好的识别准确度,只是比较挑屏幕保护膜。更重要的,是3D超声波指纹换来了一个相对合适的指纹识别位置,避免解锁时拿不稳手机的问题。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性能、续航齐飞,GT7给中端机打了个样

如今,2000元左右价位段的产品必须要具备几个特点:大电池、快充、旗舰芯片、散热配置,缺一不可。

看配置,真我GT7搭载联发科最新的旗舰芯片天玑9400+,配备7200毫安时大电池,支持100W有线快充。内部散热配置,除了刚刚说到的“科技小冰皮”和石墨烯散热,GT7还内置了一块目前业内面积最大的单体VC均热板。

参数看起来唬人,实际又如何呢?

游戏环节先上点高强度,5G流量网络+30分钟全高画质的《鸣潮》(15分钟拉古那城区跑图+15分钟野外打怪),实测下来,真我GT7的表现还算不错,平均帧率为58,总体跑图下来很稳定,但在野外高强度打怪时,频繁放技能会带来些许掉帧。

(图片来自雷科技)

机身发热这块只能说“感知不强”,手机背部的热量十分均匀,半小时高强度游戏下来也没有令人不适的热量导出,真我GT7的散热配置和整体的热量传导设计起到不小的作用。

有专项优化且负载相对低一些的《原神》(5G流量+须弥城跑图+周边野外打怪),体验下来也很稳定,平均帧率为60,全程没有出现明显的掉帧。

(图片来自雷科技)

不过在游戏空间调节这块,目前《原神》只支持超级帧率、超级HDR画质二选一,按照目前的负载,其实可以适当放开一些,提供全开的支持。

如果你有特别的需求,部分游戏下还提供极客控制面板,CPU和GPU的频率跑到多少,调度自己来定。

和今年的主流旗舰一样,真我GT7也支持第二代的旁路充电技术,外部电源能够绕过电池直接给手机供电,减少了边充边用带来的发热。如果你有长时间高强度游戏的需求,旁路充电会是相当好用的功能。

充电头也不怎么挑,支持PPS/UFCS/SVOOC/PD等协议的充电头/充电线都可以激活GT7的旁路充电。

以往,高功率快充和电池容量是两个矛盾的存在,为了解决续航焦虑,手机超快充技术退潮,行业逐步倾向能量密度更高的大容量电池,为手机的单次续航兜底。尽管现在的快充说不上慢,但总有说不出的遗憾。

究其原因,还是电池结构、材料限制、散热以及成本控制多方面的难题。

真我的办法是双通道单电芯设计,用两正两负四极耳尽可能降低高功率充电过程中的损耗和发热。至于电池,GT7搭载了一块10%硅含量、采用极片重塑工艺、高性能电解液和电路板折叠技术打造,于是在轻薄体积下实现了7200毫安时容量。

充电时我们遇到一些小插曲,原装100W充电头会优先匹配UFCS协议,并未激活自带的SVOOC协议,导致最高充电功率卡在35W左右。

随后我们找来了一套不带UFCS协议的65W官方充电头,避开了融合快充协议的握手,峰值功率为51W,最终1-100%充电用时约56分钟。亮屏充电也能维持25-35W的输入,发热量不算大。

(图片来自雷科技)

如果100W充电头能够优先激活SVOOC协议,前段补能速度更快,是能够做到50分内充满的。

30分钟《鸣潮》(5G流量)+30分钟《原神》(5G流量)+2小时HDR真彩视频播放(50%亮度),真我GT7的电量从100%掉到84%,别说续航焦虑,如何“掏空”这台手机的电量,反而才是一种“焦虑”。

2000元价位段的中端机日常体验更好,小雷认为这句话没有错,因为不需要背负太多影像方面的负担,自然有更多的机身空间让渡给核心配置。论日常使用,真我GT7也做到了越级,尤其是续航和硬件配置,当然了,小雷认为这款机型还有更大的潜力等待发掘,尤其是性能部分。

中端机的影像升级:玩法比硬件更重要

谈旗舰影像对中端机可能是一种奢望,但不代表中端机没有影像。

真我GT7的硬件构成也很简单,一颗索尼IMX766“类似物”——索尼IMX896,以及一颗800万像素超广角。这款传感器在今年1月份上市的真我14 Pro+上搭载,更何况,索尼IMX766家族已经用了许多年,厂商的优化已经堪称炉火纯青。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影像玩法上,真我GT7内置了CC、NC、NH三个胶片滤镜,支持高速抓拍(至高连续200张全算法连拍),以及全套的Live Photo功能特性。结合IP69防水特性,GT7还可以做到水下拍照。另外,新旗舰才有的柔光滤镜,真我GT7也一并提供。

体验下来,这套影像的上限不算很高,但日常成像都很稳定,算法翻车的情况基本没出现过。

一倍默认焦段下的表现中规中矩,日常拍照发朋友圈很够用。不过GT7的2倍(44mm)数字裁切还挺好用,裁切之后依旧有相对清晰的观感,锐化不说没有,至少镜头下的猫毛不会糊成一片,对小雷来说这个裁切焦段就算成功了。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其余的,GT7的发色没有什么问题,日常可以多注重滤镜的配合,尤其是街拍模式的各种滤镜都可以试试,有的时候不一定要依赖高级的光学器件。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当然了,1/1.56的成像面积仍然存在一些场景限制,弱光环境会需要更多时间进行多帧合成,拍夜景建议尽量端稳设备,弱光环境下,小雷也不推荐拍一些动态的物体,除非你要进行一些艺术化的摄影。

如果端稳了,那么GT7的夜景还是有一战之力的。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街拍模式是真我手机的一种独特的影像玩法,和普通拍照模式的区别在于,街拍有专门的DIS抓拍算法和滤镜,以及根据AI判断的自动变焦,相当于一种辅助构图的功能,但不支持Live Photo拍摄。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但要拍摄夜景的话,街拍滤镜可能不太适合,虽说拍出来更有夜景的氛围,但天空的颜色处理有些不自然。

问题不大,小雷认为真我GT7的影像是够用的,影像在这个价位拼的并非上限,而是下限,谁的玩法多,谁的主摄规格能够更强一点,就能够领先。

系统流畅美观、果味依旧,AI传送门实用

Android深度定制系统进行到现在,“果味”无疑成为了一种主旋律。

真我GT7体验上的“高级感”很大一部分是由realme UI带来的,堆叠后台卡片、堆叠通知卡片......新特性一个没落下。当然,如果你有OPPO品牌的周边产品(耳机、平板电脑、手表等),真我GT7也可以无缝接入。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但比较可惜的是,无论是三段式按键还是OPPO最新的快捷键,在真我GT7上并未出现,方向和定位上和一加、OPPO品牌仍然会保持一定的差异化。

全新的小布AI助手和DeepSeek-R1大模型实现了融合,以往接入DeepSeek需要特别的指令进行唤起,现在系统会根据用户的请求智能匹配回答,响应更快,同时DeepSeek大模型也具备了阅读文档、屏幕内容之类的能力。

小雷最喜欢用的旅行助手,AI助手也会提供更细节的设定,比如旅游多少天、用什么交通方式、多少人同行。

属于真我GT7的特性也有,其首发AI静态定位,目的是解决城市峡谷环境中定位漂移的问题,打车场景很有意义;AI传送门至今也是真我手机的独占特性,现在既可以快速将内容拖拽到对应App上分享,也可以快速拖拽到AI助手里分析。

(图片来自雷科技)

总结下来,realme UI 6.0很好地继承了ColorOS15系统上的绝大部分特性,系统交互高度流畅,AI功能做得好用,UI设计简单高级,对于一台手机来说,这就够了。

总结:更好用的,往往是不太贵的

如果你对续航、性能有很高要求,又或者是正在读大学的大学生,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很长,那么小雷会推荐真我GT7。

因为在这个价位段,所有产品拼的都是最基础的日常体验,产品力决定一切,基本上没有故事可讲。正好,预算普遍有限的大学生或者比较年轻的用机群体,没有太多的品牌信仰,还要体验下限足够“高”。那如果你对手机的需求更上一个档次,尤其是想要更好一些的拍照,真我的GT7 Pro或许更能满足你。

甚至,对于下半年可能要发布的Redmi K80至尊版等一系列拥有着类似定位的中端性能机型,GT7都可以说给它们上了一些强度。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小雷反而认为,中端机的日常体验正如Ultra的影像一样,是手机的核心竞争力,也是用户最能感知到的地方,所以有的时候,无论是性能还是续航,中端产品或次旗舰有更多的优势,就连DeepSeek也认为,手机的价位一旦来到3000元以上,边际递减效应就会开始变得显著。

能在这个价位中塞入联发科天玑9400+和7200毫安时的大容量电池,还有X轴线性震动马达、双扬声器、全功能NFC......真我GT7的下限很高,系统新特性也给了不少,后续能把性能释放和发热控制这块OTA一下,还是很值得考虑的。

按照惯例,以下是雷科技对真我GT7体验的总结:

优点:

1、石墨烯玻纤后盖,导热效率很高;

2、7200毫安时电池+100W有线快充,补能效率和续航兼得;

3、天玑9400+,旗舰级性能;

4、3D超声波指纹,识别快位置合适。

不足:

1、塑料中框,质感略有欠缺。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美格网 赣ICP备202200843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