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坤尧:榕江抗洪 就是中国式团结的具象化
记者:“洪水来袭,你在做什么?”
吴坤尧:“转移群众,心里只有一个念头——确保我视线里的每个人都安全。”
再谈起那场洪灾,吴坤尧仍好几度热泪盈眶……

午夜集结号:1.5万人的“生命转移”
6月23日深夜12点,榕江县古州镇副镇长吴坤尧接到当地都柳江、寨蒿河、平永河三条河流水位持续暴涨的汛情通知后,于24日凌晨立即组织16支小分队和社区干部、网格员一起连夜动员群众向高处转移。
“我们首先‘点对点’转移残疾人、老人和学生,背的背、抬的抬。当时只有一个念头——确保我视线里的每一个人都安全!同时,我们拿着手摇报警器、喇叭、铜锣走街串巷地跑着敲,挨家挨户地敲门。”吴坤尧说,当天晚上,他们共转移群众1.5万人。

6月24日早上8点,洪水袭来。
“当时水来得非常急,10分钟就漫过我的腰间了。”吴坤尧说,“路边有一个木房子眼看就要被冲毁了,里面还有两个学生没有撤离,我和同事立马把他们拉出来到隔壁的三层砖房避险。”

吴坤尧避险24小时的居民家
“他们来我家避险,当时洪水都已经淹到我家二楼了,我们在三楼呆了24小时。我今年77岁了从没见过那么大的水,水很急,很心慌。”榕江县古州镇居民舒庭贵回忆。
说起那惊心动魄的一天一夜,大家仍心有余悸……
淤泥里突围:将军路上的“沼泽战”
6月25日,洪水稍稍退去,吴坤尧就和同事第一时间扎进了灾情最严重的将军路,眼前的景象却让他呆住了。“很多垮塌的木房、泡水车辆、电器、垃圾、淤泥全部堆在一起有一层楼高!我当时在脑子里过了一遍地形图,就带着干部们一起蹚进巷道里面查看群众受灾情况。”

记者:“第一脚踩进淤泥里,什么感觉?”
吴坤尧:“淤泥普遍都在五六十公分左右,第一脚踩下去就是像走进沼泽,踩进去就很难扯出来。”
记者:“那条路有多长?”
吴坤尧:“将军路长600至700米,平时3分钟就能走完,但那天我们花了1个小时才走通。路口好几个群众在那里流着泪等回家,成山的垃圾就像是无法逾越的大山一样,靠个人徒手根本处理不了。”

回忆起堆积成山的垃圾、趟水查看灾情的队员和群众们渴望回家的眼神,吴坤尧流下了眼泪。“淤泥中垃圾多,钉子铁屑也很多。脚被钉子扎,腿被割破,手被割伤,我们的男队员基本都受伤了,但大家没有一个撤退,都坚持在一线。看着群众非常急切的眼神就感觉要想尽一切办法先把路打通,让大家可以进到自己家里去清淤。”

榕江灾情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为加速清淤重建,贵州省、市、县各级救援力量迅速集结,奔赴当地支援。像吴坤尧这样提前了解地理位置和灾情的当地人就负责“指挥作战”,救援工作开展井然有序,现场清淤设备没有一台闲置,30多台运输车辆按指挥出入没有发生拥堵,清淤抢险效率提高了30%。
此后数日,从抗洪抢险到灾后重建吴坤尧坚持奋战在一线:清淤除障、施工现场安全管控、受灾群众饮水食品保障……每一个紧要关头他都没有缺席。经过一个月的奋战,榕江县新老城区的清淤工作基本完成,主干道全面恢复通行。

提起吴坤尧,同事们也都纷纷点赞!
“入户动员、转移群众、转移物资,分工明确,目标清晰,有他在我们有一个主心骨很踏实。”榕江县古州镇人民政府工作人员黄宁康说。

“他的脚被钉子扎破了,就去医院简单包扎就又投入了一线,撑了10来天一直把主干道全部疏通。他真是一个实干家,不怕苦不怕累”。榕江县古州镇场坝社区党委副书记龙成勇说。
重生的烟火:榕江回来了!
7月26号,榕江“村超”赛事回归!再次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当天吴坤尧也遇到了很多来支援过榕江重建的老熟人们,“之前抗洪救灾,大家都一心埋头干活,现在可以坐下来聊聊家常,就像好久不见的老熟人、老朋友回家了一样,非常放松也很感动。现在回想起来,全国团结在一起合力支援榕江,这就是中国式团结的具象化。”

如今,榕江的“灾后重建”工作已经进入收尾阶段,“接下来还有一些灾民的住房保障、过渡安置问题需要去协调。未来我们也会把榕江打造得更好,迎接全国游客的到来。”吴坤尧说。
记者: 付雪微 杨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