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轮椅之上心向阳光 三峡博物馆来了一群特殊的观众

2025-08-31 19:36:00

活动现场

量身定制的讲解培训课,在志愿者的带领下自己动手制作文物元素的冰箱贴……8月29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里来了一群特殊的观众——12名来自重庆市巴南区的脊髓损伤伤友满怀期待地走进这里,在一场“轮椅之上·心向阳光”的自助互助教育实践活动中重拾对生活的热爱。

据介绍,此次活动是重庆市残联残疾人自助互助康复服务推广计划的落地项目,也是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博 @你” 暖心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让特殊群体感受到文化的温度与社会的关怀。

当天,伤友们走进三峡博物馆一楼《壮丽三峡》展厅,讲解员徐瑞以三峡自然奇观、历史长卷、人文古迹为主线,生动讲述了三峡的历史文化底蕴与文物保护工程的重大成果。“我是土生土长的重庆人,以前因肢体残疾出行不便,对三峡的历史文化了解不多。今天一进馆就被震撼了,听讲解后才知道,三峡不只是有好看的风景,还有这么深厚的历史!”一位伤友一边用手机拍下展品细节,一边激动地说道。

参观结束后,在会议室里一场量身定制的讲解培训课随即展开。讲解员徐瑞从发音、语速到手势动作,逐一示范讲解技巧,还特意对伤友李学姣、杜朝志进行一对一辅导。李学姣因颈椎受伤导致手指无法伸直,但她全程积极参与,努力抬起手完成讲解手势。她的这份坚韧赢得了在场伤友与工作人员的热烈掌声。

培训课后,教育员徐梧月与3名志愿者带领大家动手制作文物元素冰箱贴——以博物馆馆藏文物为灵感设计的素材,在大家的巧手与互助中,变成一个个独一无二的作品。“这个冰箱贴虽小,却让我有了满满的成就感!”一位伤友拿着自己的作品,脸上满是自豪。

“我们一直鼓励伤友走出家门、融入社会。这次博物馆不仅提供了无障碍的参观环境,还设计了适合大家的培训和手工环节,真正做到了精准服务。”由中国肢残人协会发起的残疾人慈善公益项目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的重庆项目负责人表示,这样的活动让伤友们感受到被重视、被接纳。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公众教育与服务部主任邱晓玲表示,博物馆始终坚信“没有人应该被挡在文化的门外”。 三峡博物馆多年来一直坚持搭建桥梁,让每一颗心都能向着阳光生长,让文化真正属于每一个人。

据了解,自2022年起,每月的第二个周六,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博 @你” 志愿服务项目都会准时“上线”——通过主动联系与自愿报名相结合的方式,邀请残障人士、空巢老人、孤儿、自闭症群体等特殊群体走进博物馆;若部分群体出行不便,馆员便带着服务“走出去”。截至目前,该项目已惠及145.5万余人次,让文化之光照亮更多角落。

上游新闻记者 裘晋奕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供图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美格网 赣ICP备202200843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