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李斌:2025年第四季度笃定实现盈利
中新经纬4月26日电 (龚宸芫 谢婧雯)“2025年是蔚来的产品和技术收获大年,技术量产上车、销量提振可以提高毛利率,再加上管理层面坚定推进降本增效,所以蔚来经营表现会逐个季度得到改善,我们很笃定第四季度会实现盈利。”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在2025上海车展期间接受中新经纬在内的媒体采访时表示。
蔚来4月初披露的年报显示,2024年营业总收入为661.43亿元,同比增长17.64%;其中,归母净利润亏损226.58亿元,上年同期亏损211.47亿元;汽车毛利率为12.3%,比2023年提升2.8个百分点,提升原因系每辆车原料成本下降,部分被产品组合变动所抵销。

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 受访者供图
“‘新三大件’决定体验和安全上限”
业内普遍将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视为燃油车技术“三大件”,电池、电机、电控视为新能源车技术“三大件”。李斌在上海车展发布会上表示,辅助驾驶芯片、全域操作系统和智能底盘是智能汽车核心技术的“新三大件”。
“‘新三大件’决定了智能汽车的体验上限和安全上限。”李斌在采访环节说。他举例道,ET9搭载的操作系统、智能底盘及主动悬架,能让这款大型轿车变得灵动。
为了让大众直观感受“灵动”,蔚来安排ET9在展台定时对现场观众表演“天行车舞”,即车身随着绑定手机的摆动角度而动,蔚来希望通过这项举措展现出车辆的低延时能力。
根据蔚来方提供的数据,车展首日超过2.8万人到访蔚来展台,其中至少有三成是海外参展者。
李斌还提到,底层核心技术也决定了安全上限。他表示,传感器的性能越强,系统能够处理的数据量越大,从环境感知到决策控制的全链路延迟时间越短,车辆的安全性能便越高。而这些能力的实现,核心依赖于辅助驾驶底层的基座能力。他呼吁,行业应更加关注底层核心技术的突破,尤其是辅助驾驶芯片的研发与迭代。
另一方面,“新三大件”被李斌视为降本增效的重要力量,蔚来在这三项技术上都实现了自研,且当下均实现量产上车。
“研发可以换毛利。我们公司60%以上的研发同事都在做基础、平台性的研发,研发完成后这项技术能被各个(子)品牌使用,共同分摊(成本)。研发前期要投很多钱,一旦量产就进入到收获期。”李斌说。
预计中国汽车全球市场占比将超40%
谈及全球竞争,李斌认为上述“新三大件”亦是核心竞争点。
“全球汽车产业分成了头部的十几家公司,最后竞争的还是底层能力、产品技术,我认为中国在全球汽车产业的份额可以超过40%,但是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定时间。”李斌分析道。
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在2024年底发文指出,2020年以来,中国在全球汽车市场的份额持续提升,2023年这一数据为33.8%,2024年达到34.1%。其中,中国车市销量份额在2024年11月达到41%,创历史新高。
李斌相信,中国汽车市场一定会在全球汽车市场获得越来越高的份额,核心原因为中国具有技术创新、供应链以及最大的本土市场优势。“我们的产品技术有竞争力,不管是全球何地的用户,他们只会为好的产品、好的服务买单。”
谈及中国汽车出海,李斌表示,纵观全球贸易百年史,汽车始终是争端焦点。在当前环境下,应对区域政策差异,中国汽车产业出海要求企业主动适应规则。
聚焦蔚来出海业务,李斌承诺将实现4年前提出的“2025年在25个国家销售产品和服务”目标。与过去在欧洲市场采用的直营模式不同,蔚来自2024年起启动战略转型,转向“国家合作伙伴”模式。
“这次车展有很多合作伙伴来到了现场,我还和来自新加坡的合作伙伴在ET9展位拍了一段小视频,我觉得和本地合作伙伴一起拓展市场的方式是最高效的。”李斌说。
(更多报道线索,请联系本文作者龚宸芫:gongchenyuan@chinanews.com.cn)(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罗琨 李中元